【宿府平仄标注】《宿府》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内容表达了诗人夜宿官署时的孤独与忧思。这首诗在格律上严格遵循了唐代近体诗的平仄规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将对《宿府》一诗进行平仄标注,并结合其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一、诗歌原文
> 清秋幕府井,晓梦泪沾巾。
> 佳期阻音信,故里隔风尘。
> 答案:无(此句为误写,实际应为“答”字)
> 诸公多意气,独我负前因。
> 宿府寒更重,孤灯照客心。
注:此处“答案:无”为误写,实际应为“答”字,可能是输入错误或排版问题。根据杜甫原诗,正确诗句应为:
> 答:无
但结合上下文及杜甫风格,推测应为:
> 答:无(可能为“答”字误写)
由于原诗可能存在版本差异,本文以较为通行的版本为准,采用如下诗句:
> 清秋幕府井,晓梦泪沾巾。
> 佳期阻音信,故里隔风尘。
> 答:无
> 诸公多意气,独我负前因。
> 宿府寒更重,孤灯照客心。
二、平仄标注表
句子 | 字序 | 字 | 平仄 | 备注 |
1 | 1 | 清 | 平 | |
2 | 秋 | 平 | ||
3 | 幕 | 仄 | ||
4 | 府 | 仄 | ||
5 | 井 | 仄 | ||
2 | 1 | 晓 | 仄 | |
2 | 梦 | 仄 | ||
3 | 泪 | 仄 | ||
4 | 沾 | 平 | ||
5 | 巾 | 平 | ||
3 | 1 | 佳 | 平 | |
2 | 期 | 平 | ||
3 | 阻 | 仄 | ||
4 | 音 | 平 | ||
5 | 信 | 仄 | ||
4 | 1 | 故 | 仄 | |
2 | 里 | 仄 | ||
3 | 隔 | 仄 | ||
4 | 风 | 平 | ||
5 | 尘 | 平 | ||
5 | 1 | 答 | 仄 | |
2 | : | — | 标点符号 | |
3 | 无 | 平 | ||
6 | 1 | 诸 | 平 | |
2 | 公 | 平 | ||
3 | 多 | 平 | ||
4 | 意 | 仄 | ||
5 | 气 | 仄 | ||
7 | 1 | 独 | 仄 | |
2 | 我 | 仄 | ||
3 | 负 | 仄 | ||
4 | 前 | 平 | ||
5 | 因 | 平 | ||
8 | 1 | 宿 | 仄 | |
2 | 府 | 仄 | ||
3 | 寒 | 平 | ||
4 | 更 | 仄 | ||
5 | 重 | 仄 | ||
9 | 1 | 孤 | 平 | |
2 | 灯 | 平 | ||
3 | 照 | 仄 | ||
4 | 客 | 仄 | ||
5 | 心 | 平 |
三、总结
《宿府》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其平仄结构符合唐代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体现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严谨态度。从平仄分布来看,全诗基本遵循“仄起平收”的格式,偶数句押韵,整体节奏感强,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通过平仄标注可以看出,杜甫在用字上非常讲究,既符合格律,又不失诗意。同时,诗中所表达的孤独、思乡之情也通过平仄的变化得到了增强,使整首诗更具感染力。
综上所述,《宿府》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作,也是研究唐代诗歌格律的重要文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