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经验 > 精选问答 >

病入膏肓的典故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病入膏肓的典故,蹲一个有缘人,求别让我等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9 01:44:08

病入膏肓的典故】“病入膏肓”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用来形容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医治的地步。这个成语不仅用于医学领域,也常被用来比喻事情发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以下是对该典故的总结及详细分析。

一、典故背景总结

项目 内容
典故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
涉及人物 晋景公、医缓、医和
故事核心 晋景公患病,医缓诊断其病已至“膏肓”,无法治愈
成语含义 病情严重,无法救治;比喻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病情或问题严重,难以挽救

二、典故内容详解

《左传》中记载:晋景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在位时,身体不适,召见名医医缓和医和为其诊治。医缓诊脉后说:“君之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意思是说,君王的病已经到了“膏肓”之间,针灸无法到达,药物也无法奏效,因此无法治愈。

后来,医和进一步解释,“膏肓”是心脏与膈膜之间的位置,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若疾病侵入此处,便难以治疗。晋景公听后感叹:“良医也!”不久后,晋景公果然病逝。

三、成语延伸意义

“病入膏肓”不仅仅是一个医学术语,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它提醒人们:

- 及时就医:身体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避免拖延;

- 防微杜渐:小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酿成大祸;

- 认清现实:面对无法改变的局面,应理性对待,而非盲目乐观。

四、使用示例

1. 他沉迷赌博,欠下巨额债务,如今已是病入膏肓,再无翻身之日。

2. 这个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早已病入膏肓,仅靠表面修修补补已无济于事。

五、总结

“病入膏肓”的典故源自古代医书,讲述的是晋景公因病无法治愈的故事。成语通过这一历史事件,传达出对健康、预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生活中,它依然具有警示意义,提醒我们关注细节、及时应对问题,避免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