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欲绝的基础意思】“悲愤欲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极度的悲伤和愤怒而情绪崩溃,几乎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这个成语在文学、影视作品中较为常见,用来刻画人物在遭遇重大打击或不公时的心理状态。
一、基础意思总结
“悲愤欲绝”由“悲”与“愤”两个情感词组成,分别代表“悲伤”和“愤怒”。当这两种情绪同时出现,并达到极点时,就形成了“悲愤欲绝”的状态。它不仅表达了强烈的负面情绪,还暗示了情绪的极端程度,甚至可能引发身体上的反应,如哭泣、晕厥等。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面对不公、冤屈、亲人离世、重大挫折等情况时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情感冲击力。
二、关键信息表格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使用场景 | 情绪强度 | 常见对象 |
悲愤欲绝 | bēi fèn yù jué | 极度的悲伤与愤怒交织,情绪崩溃 | 遭遇重大打击、不公、亲人去世等 | 极高 | 个人、群体、文学角色 |
三、使用建议
- 语境适配:适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场合,避免口语化使用。
- 搭配对象:多用于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尤其是悲剧性情节。
- 情感表达:强调情绪的强烈程度,可用于增强文章感染力。
四、相近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情绪类型 | 强度 |
怒发冲冠 | 因愤怒到极点 | 愤怒 | 高 |
悲痛欲绝 | 极度的悲伤 | 悲伤 | 高 |
心如刀割 | 极度痛苦 | 悲伤 | 中高 |
哀痛欲绝 | 极度哀伤 | 悲伤 | 高 |
五、结语
“悲愤欲绝”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人物在极端情绪下的心理状态。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更精准地表达情感,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