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吴郎全文及翻译】《又呈吴郎》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写于晚年流寓四川期间。此诗通过描写一位老妇人因生活所迫而偷摘枣树果实的情景,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与无奈。诗中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史”风格的特点。
一、
《又呈吴郎》是一首以叙事为主的诗作,作者借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诗中通过老妇人偷枣的行为,反映出当时人民生活的艰难,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弱者的关怀和对不公现象的批判。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又呈吴郎 | 再次呈给吴郎(吴郎为杜甫的朋友) |
旧日高堂今为屋,曾无一物挂衣裳。 | 过去的高堂如今成了房屋,连一件衣服都挂不上。 |
老妇人来偷枣,我欲呼之不敢当。 | 老妇人来偷枣子,我想叫她却不敢当面说。 |
吴郎莫笑贫家女,君不见邻翁亦有粮。 | 吴郎不要笑话穷苦的妇女,你没看见邻居的老翁也有粮食吗? |
虽然未得安身地,犹胜他人无饭肠。 | 虽然没有安身的地方,也比别人没有饭吃强。 |
但愿人间皆似此,何须更问帝王乡。 | 只愿人间都像这样,何必再问帝王的故乡? |
三、诗歌背景与思想内涵
杜甫在《又呈吴郎》中,通过对一个普通老妇人偷枣行为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诗中虽未直接批判社会制度,但通过对“贫家女”与“邻翁”的对比,暗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悯之情,体现了杜甫“仁者爱人”的思想。
四、艺术特色
1. 语言朴素自然:全诗用词平实,贴近生活,极具画面感。
2. 情感真挚动人:通过细节描写传达出诗人对弱者的同情。
3. 含蓄委婉:不直白批评,而是通过对比和叙述表达观点。
五、结语
《又呈吴郎》虽篇幅短小,却内容深刻,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它不仅是一首反映现实的诗作,更是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