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漆身吞炭是什么意思词语漆身吞炭是什么意思】“漆身吞炭”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源自古代历史典故,常用于形容人为了报仇雪恨而做出极端的行为。它不仅体现了人物的坚韧意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忠义与复仇的重视。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漆身 | 用漆涂满身体,表示自我惩罚或自残,以示决心和痛苦。 |
吞炭 | 吞下炭块,象征忍受极大的痛苦,以磨炼意志。 |
整体含义:
“漆身吞炭”原指古人为了复仇或报恩,不惜忍受极大的身体痛苦,甚至自我伤害,以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忠诚。后多用来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忍辱负重、不畏艰难。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战国策·赵策》中的记载,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夫豫让的故事。
典故简介:
豫让是晋国贵族智伯的门客,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为了替主报仇,多次刺杀赵襄子未果。他甚至将自己全身涂满漆,使皮肤溃烂;又吞下炭块,使喉咙受损,以改变容貌和声音,最终在赵襄子面前自刎而死。
这个故事展现了豫让对主人的忠诚和为复仇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因此“漆身吞炭”成为表达忠义与牺牲精神的象征。
三、现代用法与引申意义
使用场景 | 举例 |
表达忠诚与决心 | “他为了完成任务,不惜漆身吞炭,令人敬佩。” |
形容艰苦奋斗 | “创业初期,他常常夜以继日,漆身吞炭,只为实现梦想。” |
强调毅力与坚持 | “面对困难,他始终咬牙坚持,仿佛漆身吞炭般坚韧。” |
四、总结
“漆身吞炭”是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成语,其核心在于强调一种极致的忠诚、决心和牺牲精神。虽然现代生活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作品、历史叙述或励志语境中仍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漆身吞炭 |
出处 | 《战国策·赵策》 |
原意 | 自我伤害以表决心,常用于报仇或忠诚 |
现代用法 | 表达坚韧、忠诚、牺牲精神 |
引申义 | 忍辱负重、不畏艰难、意志坚定 |
通过了解“漆身吞炭”的来历与内涵,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背景,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境时应有的勇气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