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的意思是什么】“白衣卿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虽然没有官职、身份卑微(即“白衣”),但在学问、才华或品德方面非常出众,足以与高官(“卿相”)相媲美的人。这个成语多用于赞美有才之士,强调其才华横溢,虽未入仕途,却具备影响国家大事的能力。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白衣 | 指平民百姓,没有官职的普通人。 |
卿相 | 古代高级官员的统称,如卿、相等,象征权力和地位。 |
白衣卿相 | 比喻虽无官职,但才华、德行足以与高官相比的人。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宋史·苏轼传》:“轼在翰林,尝以‘白衣卿相’为言。”
- 用法:多用于文学作品或评论中,用来称赞有才之人,尤其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古代,常用于形容那些未及第但才华横溢的士人。
- 近义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布衣卿相
- 反义词:庸人俗吏、无才无德、平庸之辈
三、典型例子
人物 | 背景 | 成语使用情况 |
苏轼 | 宋代文豪,虽曾多次被贬,但才华横溢,影响深远 | 被称为“白衣卿相”,体现其文学成就与政治影响力 |
王安石 | 北宋改革家,早年未入仕途,但才学出众 | 曾被赞为“白衣卿相”,后成为宰相 |
诸葛亮 | 三国时期著名谋士,未出山前便有“卧龙”之称 | 被视为“白衣卿相”的典范 |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白衣卿相”更多地用于比喻那些虽不居高位,但凭借自身能力、智慧或影响力,在社会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例如:
- 科技领域的创新者
- 文艺界的杰出人才
- 社会公益的推动者
这些人在各自领域内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虽非官方官员,但其作用堪比“卿相”。
五、总结
“白衣卿相”是一个充满敬意的成语,强调的是人的内在价值与能力,而非外在头衔。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对人才的尊重,也反映了社会对“德才兼备”者的推崇。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一成语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