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自《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向刘禅上书时所写的一段话。这句话简短却意味深长,表达了诸葛亮出身平凡、生活简朴,但心怀大志、胸怀天下的精神风貌。以下是对这句话的总结与分析。
一、
“臣本布衣”中的“臣”是诸葛亮自谦之词,表示自己身份低微;“布衣”指平民百姓,说明他并非出身名门望族。“躬耕于南阳”则描述了他在未出仕之前,在南阳一带亲自耕种、过着农耕生活的状态。这不仅是对他早年生活的描述,更是一种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和反思。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1. 谦逊低调:诸葛亮并未因自己的才华而自傲,反而以布衣自居。
2. 务实勤勉:躬耕表明他不依赖他人,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
3. 隐忍待机:虽身处民间,但他并未放弃理想,而是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这段话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的一种普遍价值观——重视品德修养、强调自我奋斗。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出师表》(诸葛亮) |
原文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作者 | 诸葛亮 |
背景 | 诸葛亮在北伐前向刘禅上书,表达忠诚与决心 |
含义 | 表达自己出身平民,生活简朴,但仍心怀大志 |
情感态度 | 谦逊、务实、坚定 |
人物形象 | 诸葛亮虽出身普通,但志向远大,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士人的理想人格,强调个人修养与责任担当 |
三、结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虽然只有八个字,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它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经历的回顾,更是对后世士人精神的激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虽处低位而不失志”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