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鹩是什么意思】“鹪鹩”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用来指一种小型鸟类。在古代文献中,“鹪鹩”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代表谦逊、低调或安于现状的品质。下面我们将从字义、文化含义、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
一、
“鹪鹩”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鸟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常被用来比喻那些不追求名利、甘于平凡的人。《庄子》中曾有“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的说法,意在强调知足常乐、安分守己的道理。
在现代语境中,“鹪鹩”更多地作为生物学上的名称出现,指代一种具体的鸟类,外形小巧,生活在树林中,叫声清脆。虽然其名字听起来较为生僻,但在文学作品和诗词中仍有出现。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鹪鹩 |
拼音 | jiāo liáo |
含义 | 1. 古代指一种小鸟 2. 象征谦逊、知足、安于现状 |
文化意义 | 出自《庄子》,寓意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
形态特征 | 小型鸟类,体型不大,羽毛颜色多为灰褐色,叫声清脆 |
生活环境 | 多栖息于森林、灌木丛中 |
现代用法 | 用于生物学分类,也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 |
典型引用 |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
三、结语
“鹪鹩”不仅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术语,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无论是作为鸟类的名称,还是作为精神象征,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