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不折腰的是谁】“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故事。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宁可放弃微薄的俸禄,也不愿向权势低头、屈辱求全的精神。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也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一生清贫自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据《宋书·隐逸传》记载,他曾任彭泽县令,但因不愿“折腰事权贵”,最终辞官归隐,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陶渊明高洁的人格操守,也成为了后世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坚守原则的重要象征。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出自《宋书·隐逸传》,指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 |
成语含义 | 不为微薄利益而委屈自己,强调人格尊严和气节 |
主人公 |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
原因 | 不愿屈从权贵,坚持自我,追求精神自由 |
后世影响 | 成为文人风骨的象征,激励后人坚守原则 |
总结:
“不为五斗米不折腰”讲的是陶渊明拒绝为五斗米(微薄俸禄)而向权贵低头,毅然辞官归隐的故事。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品格的写照,也成为中华文化中“士不可辱”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