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原文及注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孟子·公孙丑下》中的一段经典论述,强调“仁政”与“民心”的重要性。本文将对原文进行梳理,并结合注释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一、原文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逐句注释
原文 | 注释 |
得道者多助 | “得道”指施行仁政,符合天理人心的人。这类人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 |
失道者寡助 | “失道”指违背仁政,失去民心的人。这样的人往往得不到太多人的支持。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当一个人失去支持到极点时,连亲朋好友也会背叛他。 |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当一个人得到广泛支持时,整个天下都会归顺于他。 |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用天下人都支持的力量,去攻打那些被亲人背叛的人。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所以有德的君子即使不打仗,也能取得胜利;如果出战,必定获胜。 |
三、
本段文字通过对比“得道”与“失道”的不同结果,阐明了“民心向背”在政治斗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孟子认为,一个统治者如果施行仁政,就会赢得人民的支持,从而无往不利;反之,若失去民心,则连最亲近的人都会背叛,最终失败。
这段话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政治治理,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企业领导、团队管理,还是个人发展,都应注重“得道”,即以公正、仁爱、诚信为基础,才能获得长久的支持与成功。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 |
核心观点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关键词 | 仁政、民心、支持、背叛、胜利 |
现实意义 | 强调道德与民心的重要性,适用于现代管理与人际关系 |
总结 | 君子以德服人,得民心者得天下 |
结语:
“得道者多助”不仅是古代治国之道,更是现代做人做事的重要原则。唯有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才能赢得真正的支持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