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的意思】“荡气回肠”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音乐、戏剧等艺术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能够深深打动人心,令人情绪激荡、难以平静。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文学领域,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来形容某些场景或经历给人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一、
“荡气回肠”原意是形容歌声或乐声悠扬婉转,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情感激荡。后引申为形容文章、音乐、戏剧等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让人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该成语强调的是艺术作品对人情感的触动程度,常用于赞美作品的艺术价值与表现力。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荡气回肠 |
拼音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释义 | 原指音乐或歌声悠扬动人,后引申为形容文艺作品感人至深,令人情绪激荡。 |
出处 | 《梁溪漫志·张文潜粥记》:“李太白诗:‘吴姬压酒劝客尝’,此句可入画,亦可荡气回肠。”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文学、音乐、影视等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
近义词 | 动人心弦、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
反义词 | 索然无味、平淡无奇、枯燥乏味 |
例句 | 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结局更是荡气回肠,让观众久久不能平静。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中使用“荡气回肠”时,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它适用于表达对某种艺术作品的高度评价,但在描述日常事件或普通情感时则可能显得过于夸张。因此,合理使用该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