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委蛇是什么意思】“虚与委蛇”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庄子·应帝王》中的典故,原意是形容人表面上敷衍、应付,不认真对待事情。现在多用来形容人对人对事态度不诚恳,只是表面上应付,没有真心实意。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虚与委蛇 |
拼音 | xū yǔ wēi yí |
出处 | 《庄子·应帝王》:“吾与之虚而委蛇。” |
本义 | 原指顺应自然、不加干预的态度,后引申为表面应付、敷衍了事 |
现代含义 | 形容人对人对事态度敷衍、不真诚,只做表面功夫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他人做事不认真、不负责或为人不诚实 |
近义词 | 敷衍了事、虚情假意、阳奉阴违 |
反义词 | 认真负责、诚心诚意、实事求是 |
二、详细解释
“虚与委蛇”中的“虚”指的是空虚、不实在;“与”是应对、交往;“委蛇”则有曲折、顺从之意。整句话原本出自《庄子》,讲的是“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后来在日常使用中逐渐演变为贬义词,表示一个人对别人的态度不够真诚,只是表面应付。
例如:
- 他在会议上只是虚与委蛇,根本没有提出任何实质性意见。
- 面对客户的投诉,他只是虚与委蛇,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三、使用建议
1. 适用场合:适用于批评他人做事不认真、不负责,或指出某人态度敷衍。
2. 语气色彩:带有较强的贬义,不宜用于正面评价。
3. 搭配词语:常与“敷衍”、“应付”、“表面”等词搭配使用。
4. 避免误用:不要将“虚与委蛇”用于描述正常的人际交往或礼貌回应。
四、结语
“虚与委蛇”虽然源于古代哲学思想,但在现代汉语中已演变为一个带有明显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不认真、态度敷衍。在日常交流中,应根据语境谨慎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或不必要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