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是什么花】“菡萏”这个词听起来有些古雅,常出现在诗词中。很多人可能对它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指的是什么花。其实,“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尤其在古代文学中经常用来形容荷花的美丽与高洁。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菡萏”的含义和相关知识,以下是一份加表格的详细说明。
一、
“菡萏”是古代对荷花的一种雅称,最早见于《诗经》等古典文献中。在不同语境下,它既可以指荷花的整体,也可以特指未开的荷花苞。由于其清丽脱俗的形象,常被文人墨客用来寄托情感或象征高洁的品格。
在现代,虽然“菡萏”一词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作品、诗词赏析以及文化研究中仍具有重要价值。了解“菡萏”不仅有助于理解古文,还能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菡萏 |
别称 | 荷花、莲、芙蓉(部分语境下) |
拼音 | hàn dàn |
出处 | 《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
含义 | 原指荷花,尤指未开放的花苞;后泛指荷花整体 |
文化意义 | 清洁、高雅、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征 |
使用场景 | 古代诗词、文学作品、文化研究 |
现代使用 | 较少,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 |
相关诗句 |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菡萏”不仅是植物学上的荷花,更是中华文化中一种富有诗意的象征。了解它的来源与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