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雁去无留意全诗】一、
“衡阳雁去无留意”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一诗,原句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然而,“衡阳雁去无留意”并非出自此诗,而是出自北宋词人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句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话描绘了边塞秋天的荒凉景象,以及大雁南飞时毫无留恋之意,象征着戍边将士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该句常被误认为是出自《出塞》,实则属于《渔家傲·秋思》。以下是对该句及整首词的简要介绍和分析: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原句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作者 |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
创作背景 | 范仲淹在西北边疆任职期间,目睹边塞艰苦环境,有感而发,写下此词。 |
诗句含义 | “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指大雁南飞,毫无留恋之意,象征边塞的冷清与将士的孤独。 |
词的主题 | 表达对边塞艰苦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艺术特色 | 意境苍凉,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边塞风格。 |
常见误解 | 有人误以为该句出自王昌龄《出塞》,实则为范仲淹所作。 |
三、结语
“衡阳雁去无留意”虽非出自《出塞》,但其意境深远,生动刻画了边塞秋景与将士情怀。无论是王昌龄的豪迈悲壮,还是范仲淹的沉郁深婉,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国家、对边疆的关注与思考。了解诗句的正确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诗词内涵,提升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