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指的是什么】“丹书铁券”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常用来比喻皇帝赐予功臣的特殊封赏或免罪凭证。它不仅在古代文学中频繁出现,在现代语境中也常被引用,以表达某种特权或保障。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丹书铁券”的含义和相关背景,以下是对这一概念的总结与分析:
一、
“丹书铁券”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尤其是汉代至明代时期。其字面意思为“用朱砂书写在铁制券上的文书”,象征着皇权的正式认可与绝对权威。这种“铁券”通常由皇帝颁发给有功之臣,作为对其忠诚或贡献的奖赏,有时也用于保证其子孙后代的安全或免除某些刑罚。
在历史上,“丹书铁券”不仅是荣誉的象征,也是一种政治手段。通过这种方式,皇帝可以安抚功臣、巩固统治,同时也可能成为权力斗争中的工具。
二、关键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丹书铁券 |
| 含义 | 古代皇帝赐予功臣的特殊封赏或免罪凭证 |
| 起源 | 汉代至明代 |
| 形式 | 用朱砂(丹)书写于铁制券上 |
| 功能 | 表示皇权认可、奖励功臣、保障安全 |
| 历史意义 | 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与皇权象征 |
| 文学引用 | 常见于古代诗词、小说及历史记载中 |
| 现代使用 | 多用于比喻特权、保护或特殊待遇 |
三、结语
“丹书铁券”虽已不复存在,但其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它不仅是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诚与功勋的高度尊重。在今天,虽然不再有“铁券”这种实物,但“丹书铁券”这一词语仍常被借用,用以形容某种特殊的权利或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