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惭形秽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自惭形秽”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因为看到别人的优点或长处而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羞愧、自卑的心理。那么,“自惭形秽”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下面将从词语的含义、使用场景和情感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表格形式总结。
一、词语含义分析
“自惭形秽”出自《世说新语·容止》:“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吾之与子,虽有才情,然自惭形秽。’”意思是:王羲之看到杜弘治后,感叹自己虽然也有才华,但相比之下,感到自己不如对方,因而感到羞愧。
从字面来看,“自惭”表示自己感到羞愧,“形秽”是指自己的样子或表现显得丑陋、不光彩。整体上,这个成语表达的是因对比而产生的自我否定和羞愧情绪。
二、情感色彩判断
“自惭形秽”在感情色彩上偏向于贬义。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自身不足而感到羞耻,带有自我贬低的意味。虽然这种心理状态可能是真实的,但在语言表达中,它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负面的情绪。
不过,在某些特定语境下,如强调自我反思、谦虚态度时,也可能被赋予一定的中性甚至轻微的褒义色彩。但总体而言,其主流用法仍为贬义。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使用示例 | 情感色彩 |
| 自我反省 | 他看到同事的工作成果后,感到自惭形秽。 | 贬义 |
| 描述他人 | 她的气质让我不由得感到自惭形秽。 | 贬义 |
| 谦虚表达 | 我觉得在你面前,我真是自惭形秽。 | 中性/略带褒义(视语境而定) |
四、总结
综上所述,“自惭形秽”作为一个成语,主要表达的是因自身不足而产生的羞愧心理,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尽管在个别语境中可能表现出一定的中性或轻微的褒义倾向,但其核心意义仍属于贬义词。
| 词语 | 自惭形秽 |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 |
| 含义 | 因看到别人的优点或长处而感到自己不如人,产生羞愧心理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使用场景 | 自我反省、比较他人、表达谦逊等 |
| 是否褒义 | 否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惭形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贬义词使用的,提醒我们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造成误解或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