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生平简介】鸠摩罗什(344年-413年),是中国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位高僧,也是中国佛教翻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译经大师之一。他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自幼聪慧,精通多国语言,后成为印度佛教经典的汉译者,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生平总结
鸠摩罗什出生在西域的贵族家庭,父亲鸠摩罗炎是龟兹国的国相,母亲是龟兹王族之女。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七岁出家,师从著名高僧佛图舌弥,学习佛法。十岁随母前往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求学,深入研习小乘佛教经典。后来返回龟兹,声名远播,被尊为“大乘学者”。
公元382年,前秦苻坚派遣将军吕光西征龟兹,意在迎请鸠摩罗什东来。吕光攻破龟兹后,将鸠摩罗什带回长安,但因战乱未能立即传法。此后,鸠摩罗什辗转于多个政权之间,直到后秦姚兴时期,才得以安定下来,主持译经事业。
鸠摩罗什在长安设立译场,组织大批弟子协助翻译佛经,主要以大乘佛教经典为主,如《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诘所说经》等。他的译文语言流畅、文辞优美,极大地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鸠摩罗什一生致力于佛教经典的翻译与弘扬,对中国佛教思想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去世后,被后人尊为“译经圣手”,其影响延续至今。
二、鸠摩罗什生平简表
项目 | 内容 |
出生年份 | 公元344年 |
出生地 | 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 |
家庭背景 | 父亲为龟兹国相,母亲为王族之女 |
早年经历 | 七岁出家,十岁赴罽宾求学,研习小乘佛教 |
主要成就 | 翻译大量大乘佛教经典,推动佛教中国化 |
重要译作 | 《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诘所说经》等 |
翻译特点 | 语言流畅、文辞优美,兼顾义理与可读性 |
历史地位 | 中国佛教翻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去世年份 | 公元413年 |
安葬地 | 长安(今西安) |
鸠摩罗什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更是一位连接中印文化的桥梁人物。他的工作使得佛教经典能够被更多中国人理解和接受,为中国佛教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精神和贡献,至今仍被佛教界所铭记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