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的出处典故】“有志者事竟成”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励志名言,常用来鼓励人们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这句话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也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引用。
一、
“有志者事竟成”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中的记载,原句为:“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最终会成功。这句话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许多人物的事迹都印证了这一道理。例如,东汉时期的班超投笔从戎,最终立下赫赫战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复国成功。这些故事都说明了“志向”与“成功”之间的密切关系。
尽管“有志者事竟成”是一种积极的激励话语,但现实中也需认识到,仅有志向并不足以保证成功,还需要努力、方法、机遇等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因此,这句话更应作为一种精神动力,而非绝对的成功保证。
二、出处与典故对照表
| 词语 | 出处 | 原文 | 意义 | 相关人物/事件 | 
| 有志者事竟成 | 《后汉书·王符传》 | “有志者,事竟成。” | 只要有志向,事情终究会成功。 | —— | 
| 班超 | 《后汉书·班超传》 | “超曰:‘大丈夫无它志,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 班超弃文从军,最终建功立业。 | 班超 | 
| 勾践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遂灭吴,复雠雪耻。” | 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复国成功。 | 勾践 | 
| 颜真卿 | 《颜氏家训》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强调立志的重要性。 | 颜真卿 | 
| 孙敬、苏秦 | 《战国策》 | “孙敬,字文公,好学,晨夕不息……苏秦,字季子,游说六国,合纵抗秦。” | 二人通过苦读、悬梁刺股,最终成就事业。 | 孙敬、苏秦 | 
三、结语
“有志者事竟成”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格言,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视意志力和奋斗精神的体现。它提醒我们,面对困难时要坚定信念,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然而,真正的成功往往需要智慧、方法和机遇的共同作用,不能仅靠一腔热血。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将“有志”与“有行”相结合,才能真正走向成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