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策略。一些细菌病原体用一个由许多紧密相连的糖链组成的外壳包裹自己,这种外壳也被称为荚膜聚合物。这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干燥和物理压力。此外,荚膜使病原体在我们身体的自身防御系统面前隐形,从而帮助它们在体内生存。
阻止细菌形成胶囊会大大削弱细菌的活力。因此,形成这种胶囊的酶是药物的潜在靶标,也是生产疫苗的宝贵生物技术工具。尽管它们很重要,但目前仍不清楚胶囊聚合物(因细菌类型而异)是如何附着在细菌膜上的。
解码“锚链”和酶
脂肪酸分子位于膜本身中,充当“锚”。中间部分,即连接锚和胶囊的连接物,现已被一个国际团队确定,该团队由汉诺威医学院 (MHH) 临床生物化学研究所“微生物糖生物化学和疫苗开发”工作组负责人 Timm Fiebig 博士领导。研究人员不仅成功地在更大的细菌病原体群体中精确描述了这种所谓的连接物,而且还鉴定了产生连接物的酶,称为过渡转移酶。
经过初步描述,这些化合物现在可作为抗菌剂开发的潜在目标结构和疫苗开发的合成工具。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上。
胶囊形成酶延长链环
产生不同多糖荚膜的所谓的荚膜聚合酶也在链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